LV曾做過一款華貴精美的首飾盒,產品推出后很多人曾詬病,盒子是用來裝首飾的,如此精美的盒子,喧賓奪主掩蓋了飾品的精美,誰會“買櫝還珠”?
而LV就是讓粉絲做了件“買櫝還珠”的事——不是什么首飾都配得起LV的盒子的,LV要尋找到跟這個盒子配起來更美的產品。
這則故事代表了很多西方奢侈品大牌的理念——我才是主角。但是中國的很多品牌,似乎缺少這種霸氣。
事實上,這種霸氣,不僅需要單一品牌的影響力,也需要中國品牌的集體發力。曾經,日本時尚產業異軍突起,既源于日本市場對奢侈品的擁躉,也源于包括高田賢三、川久保齡、草間彌生等多位設計師的作品在歐美市場大放異彩。如今,中國的設計越來越被國際市場認可,中國的優秀品牌也開始慢慢探索國際化之路,這需要中國品牌集體以“主角”的身份在國際上發聲。
優秀的產品是敲開品牌國際化之門的第一步,筆者發現,在提升產品力方面,中國的品牌似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恢復刺繡這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路。NE·TIGER的華服、依文的男裝再到Sheme的女鞋,刺繡、中國元素盡在其中。而不少奢侈品大牌,也掀起了中國風,部分品類中嘗試運用刺繡、潑墨等中國傳統工藝。
最近在奢侈品圈,商標糾紛頻出,LV失守棋盤格、Burberry的格子商標無法在中國繼續使用、Gucci告Guess敗訴,菱形G商標被取消……這給中國企業敲響了警鐘,中國品牌在恢復非物質文化遺產上,必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在恢復保護中,研發出的新工藝、個性化的商標、LOGO等,進行專利注冊,將知識產權管理納入企業的戰略管理體系中,避免重蹈西方奢侈品牌的覆轍。
中國品牌發掘、拯救非物質文化遺產沒錯,對于中國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總體而言,中國品牌在“產品力”上還有所不足,更多的是借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和國家概念營銷自己的品牌。去掉“非遺”這張王牌,產品與產品之間雷同較多,尚未形成自己的產品體系,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品牌仍然是配角,上升至主角還需要重新規劃自己的產品體系。
時尚不是只走在T臺上或靜止在博物館里的,時尚需要多數人“穿”在身上,盡管諸多的中國品牌不斷在國際亮相,讓西方的時尚界認識、膜拜中國設計,但是至今,在中國的街頭,還沒有哪個設計師或品牌的服裝、服飾被中國的時尚人士穿出品牌應有的特質與美。
顯然,中國的奢侈品牌國際化,成為國際時尚界的主角,仍需在產品力上做足功夫。